7月8日,石河子大学云顶集团yd222“医”路“童”行,筑梦蓝天中华文化传承实践团于第二师二十一团月牙湖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书画最美汉字”课程。此次课程由石河子大学云顶集团yd222的毕志远组织,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小朋友们深入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及书法艺术的魅力,为中华文化传承注入青春力量。
一、追溯汉字源流 探寻造字智慧
课程伊始,团队成员以“仓颉造字”的传说引入,生动讲述了汉字的起源。传说中,黄帝大臣仓颉为管理日益增多的牲口和粮食,从绳结记数、挂贝壳记事,到受野兽脚印启发,通过观察天上星宿、地上山川、鸟兽虫鱼足迹及草木器具形状,创造出最初的象形文字。如看到太阳画“日”,看到月亮画“月”,一棵树为“木”,多棵树为“林”“森”,人靠在树旁为“休”等,让小朋友们直观感受到古人造字的巧妙思维。
随后,小老师展示了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到楷书、行书、草书的演变过程,并以“日”“月”“山”“水”“火”等字为例,清晰呈现了不同字体的形态变化,展现了汉字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完善的轨迹。
二、鉴赏经典作品 感受书法魅力
在优秀作品鉴赏环节,课程呈现了多位书法大家的经典之作。秦朝李斯的《峄山碑》作为小篆的代表,其字体端庄秀丽,线条圆润流畅,碑文记录了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功绩,让小朋友领略到篆书的古朴庄重;汉代《曹全碑》以秀逸多姿、结体匀整的隶书风格著称,“蚕头雁尾”“化圆为方”的特点尽显隶书之美;唐代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则展现了楷书的端庄严谨,各具特色;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笔法丰富、结体自然、章法和谐,彰显出行书的灵动洒脱。此外,毛泽东的“毛体”书法以行草为主,笔势奔放、大气磅礴,让小朋友感受到红色经典书法的独特魅力。
三、趣味猜字互动 加深汉字认知
为增加课程的趣味性,活动设置了趣味猜字环节。“小巧的耳朵,软萌的爪子,像只憨态可掬的‘喵星人’”,谜底是“鼎”,其甲骨文形态的提耳宛如猫耳;“圆鼓鼓的糖身,两端像扎起来的糖纸”,对应“东”字,甲骨文形如两端扎起的口袋;还有像王冠的“山”字、似三道横画的“气”字等。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描述和字形演变展示,小朋友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加深了对汉字象形特征的理解。
四、体验书法创作 传承文化精髓
课程还安排了“我是小小书法家”实践环节。小朋友先观看微课视频《书画最美汉字》,了解笔墨纸砚等书法用品,学习毛笔握笔和运笔技巧。随后,实践团分发了笔山、水碟、儿童毛笔、水写布等用品,让大家亲身感受书法创作。
在书写过程中,老师强调“头正、身直、臂开、足安”的坐姿标准,要求眼距桌面30cm、胸距桌沿8cm,以预防脊柱侧弯与近视。同时传授“吸气预备-呼气书写-句读换气”的呼吸节奏同步法,配合悬腕练习,帮助小朋友培养肢体协调性。课程采用“3分钟静心操-5分钟单字精练-10分钟段落书写”的阶梯式训练,融入正念冥想引导,助力小朋友提升专注力,建立“心静-身正-字美”的书写心理关联。
五、传承文化根脉 意义深远
此次“书画最美汉字”公益课程意义非凡。汉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其象形性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灵感。认知汉字艺术的过程,也是认知社会、科学、人生、中国和世界的过程。通过课程,小朋友不仅感受到汉字的独特魅力和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更深刻理解了书法传承对于延续文化根脉、传递精神价值、推动美学创新及构建文化认同的重要意义。
石河子大学云顶集团yd222中华文化传承实践团的成员们用自己的热情和专业知识,为小朋友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的大门,让这些祖国的花朵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茁壮成长,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丨“医”路“童”行,筑梦蓝天实践团 文丨毕志远 姜慧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