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时间:2025年7月7日
采访地点:第八师石河子市向阳街道21社区
“今年我40公岁啦!”79岁的王纯芳拄着拐杖走进视力检查区时,一句俏皮话让志愿者们笑了起来。岁月在她脸上刻满皱纹,眼底却盛满明亮的笑意——这个来自重庆的老人,用大半辈子把根扎进了新疆的土地。
“上世纪60年代,坐着绿皮车从重庆来新疆,戈壁滩一眼望不到头。”回忆起援疆初心,王纯芳的语气突然变得坚定,“就想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公路建设队,她顶着风沙搬运石料、平整路基;后来进工厂,在机床前一守就是几十年。“最苦的时候,戈壁滩的风刮得人站不稳,但看着公路通到了戈壁深处,工厂转出了锅碗瓢盆,就觉得值。”退休时,她抚摸着车间老机床掉了泪——这片让她从青丝熬成白发的土地,早已是生命的第二故乡。
如今独居的王纯芳,依然闲不下来。盛夏常带路边玩耍的孩子买冰棍,便利店老板笑问“都是您的娃娃?”,她摆摆手:“是路上认识的‘小调皮’。”在她眼里,这些“顺手的小事”,不过是边疆生活里最寻常的温暖。亲人大多在重庆,但她坚持留下:“这里有我的青春和老邻居,电话视频方便,孩子们也支持。”窗台上的多肉长得郁郁葱葱,就像她挂在嘴边的“40公岁”——“年龄是数字,心不老,日子就有奔头。”
她的步伐缓慢,却像当年参与修建的公路一样坚定——从青春芳华到银发苍苍,这个老人用一生诠释着援疆者的底色:把奉献熔进戈壁风沙,用热爱点亮岁月长河。她是千万援疆建设者的缩影,让边疆的土地,永远生长着温暖的故事。
图丨汪建新 文丨温锦杰 张英杰 朱雨星